长津湖之水门桥

战争片大陆2022

主演:吴京,易烊千玺,朱亚文,李晨,韩东君,张涵予,耿乐,杜淳,段奕宏,胡军,王丽坤,杨一威,李卓扬,何跃飞,唐志强,刘治威,庄小龙,辛玉波,张跃,许明虎,王宁,王振威,陈泽轩,李小锋,詹姆斯·菲尔伯德,约翰·克鲁兹

导演:徐克

 剧照

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2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3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4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5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6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3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4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5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6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7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8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9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0:06

详细剧情

  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战士们又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

 长篇影评

 1 ) 完美避开了前作所有优点的狗尾续貂之作

放一张照片是为了证明我确实真金白银花钱看了。说实话。有点失望,是很失望。作为一部战争史诗。第一部里流畅的叙事和极强的带入感在《水门桥》被丢的干干净净。

1、第一部中,有整体有局部的叙事节奏被完全丢弃,观众不再是跟着七连战士自然的共情产生家国情怀,而是被一次次强行从故事线索中抽离进入煽情段落。

2、大量出现的上帝视角,严重破坏了战争电影最重要的体验——代入感!实在是一大败笔。徐克对个人恩仇的侠客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爱国精神完全的混淆了,第一部中振聋发聩的“这一仗如果我们不打,那就会由下一代来打”。这样的个体与战争整体的有机关键被拙劣而空洞的爱国口号取代。

3、敌我双方的情节切换,不再是随着剧情发展自如的转换视角,却而代之的是为了交代剧情的强行转换,主演的台词甚至变成了剧情介绍的旁白:“这是从美军机场缴获的(罐头)”这类台词和当时的人物以及情节均无必然联系,纯粹的成了旁边。

4、长津湖第一部是我有生以来看过做好的战争电影之一,为之热血沸腾几度泪崩,这部水门桥说句狗尾续貂都嫌勉强。只是一部披着战争电影外皮、严重脸谱化的侠客影片罢了。

总结一句话: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期望从今以后徐克导演不要再独立执导此类影片了

 2 ) “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

实不相瞒,我一个女生,从没想过会看一部战争片看得如此上头。 如果拿水门桥和长津湖来对比的话,我会说长津湖让我们更快的投入水门桥,而水门桥则会让你会看长津湖收获更多感动。 有了前作的磨合与市场反馈,能明显感觉到在水门桥里,整部电影不论服化道还是细节部分,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首先在战争细节中,感觉专业性有所提升。 虽然我一介女流并不太懂军事层面的东西,但是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讲,战斗过程中他们打旗语的样子,还有二炸三炸时缜密详细的军事部署、分工合作,在我一个普通人看来确实“不明觉厉”,感觉是有精心研究过,认真打磨出的细节。 其次在服化道和置景方面,感觉剧组也投入了更大的精力。 冰天雪地的极寒氛围,加上水门桥纵深全景的压迫性视角,让整部电影的调性一下子就拿捏起来了。 风雪交加的冬日,大风肆虐席卷全军,战士们一个个冻到青紫的脸庞,迅速结霜挂珠的眉毛、睫毛、胡子,还有结痂硬冷的伤口,处处都写着不易。 这样的服化道视觉效果,再搭配上这场“从157人到1人”的惨烈战争全貌,那种悲凉和心疼感不自觉由内心最深处散发开来。 难以想象,这样的故事是多年前那样一群人真实经历过的,甚至,他们所经历的可能比电影中更甚...... 正是有了他们无私无畏的付出,才换来了如今的这份安宁盛世。 我想我们要感谢这样一部电影,让我们有机会走进影院去认真感受一下先辈们所付出的一切有多珍贵。 也让身处盛世的我们能够明白,如今拥有的一切,何其有幸。

 3 ) 没有三炸水门桥的长津湖战役是没有灵魂的

粗剪据说有六个小时,而且看元宵节剧组宣传的时候是有水门桥的戏份的,所以可以肯定《长津湖》之后有续集。希望《水门桥》能吸取《长津湖》的批评和教训,距离春节档还有四个月,精雕细琢一下。三炸水门桥的故事足够震撼人心,不知道为什么在《长津湖》里面却没有一点信息。这种宣发策略不好,要是能再片尾有个彩蛋啥的,相信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也对《水门桥》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4 ) 连长伍千里还活着,老爷子今年93岁。

李昌言,1928年生,山东荣成人,1950年11月入朝作战。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连连长。1950年12月荣立二等功。电影《长津湖》中“伍千里”原型。 ------------------------------------------------------- 原来“伍千里”没死,而且老英雄今年都93岁了👍。 某些资本能不能别拿爱国当卖点圈钱👎,观众不是傻子,剧情时好时坏,最可气的是电影结尾,七连最后只活下来一个不听军令只知道逞能的累赘。这是🤮恶心谁呢?就因为是流量明星?三星不能再多。 吴京扮演的连长伍千里骄勇善战,朱亚文扮演的梅生有勇有谋,这样的军人形象才应该是爱国电影最后活下来的英雄。 整部电影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刻意煽情的台词,而是美军那句“我们有绝对的制空权”引人深思。

 5 ) 不能忘记

看着影片或许会觉得战士们实在是太难了,战斗实在是太艰辛了,但实际上的水门桥战役比电影拍出来的更艰巨,牺牲更惨烈,水门桥这一战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的志愿军也确实是不负所托一次两次三次成功的炸毁了这桥,然而当时装备的巨大差距那是碾压式的,美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还有小日这个基地让他们近距离空投,即便这样,最终也对战争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管过去七十年还是一百年还是多少年,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些最可爱的人。

 6 ) 《长津湖》真实的水门桥打得有多激烈?志愿军连桥基都给全部炸了

在《长津湖之水门桥》里面,志愿军为了炸掉这座大桥,可谓是拼尽了全力,九连和七连,打到最后损失惨重,最惨的还是七连,为了夺取最终的胜利,伍千里抱着一颗炮弹就冲上前去,而指导员梅生更是驾驶一辆装甲车往前冲,不顾一切就为了炸毁这座大桥,可以说,很多人看到这里都热血沸腾。

可是,相对于电影而言,其实如果你足够了解真实的历史的话,你就知道真实的水门桥打得有多激烈,别看电影里面,只是围绕一座大桥展开作战,事实上,在真实的水门桥作战里面,比电影里面展现得还要激烈,甚至连美军都在祈祷自己能够活着离开就行,完全不敢有任何其他的奢望,那么,真实的水门桥是怎么个情况呢?

这里的话,我先跟大家说一下背景啊,当时的美军在长津湖吃了大败仗,作为此次的指挥官,美军少将史密斯也不傻,赶紧下令让所有的美军全线后撤,可是,我们志愿军这边的情况也并不是很好,由于极寒天气,志愿军的作战部队十分疲惫,很多部队都出现了非战斗减员,甚至像著名的79师,冻伤减员比伤亡减员持平的情况。

此时,志愿军和美军的情况就是这样,一边需要赶紧跑路,一边需要阻击,但冻伤减员严重,面对美军撤离的情况,志愿军只能选择炸毁桥梁,让美军的机械化部队没办法行进,要想撤离就必须放弃重装备,这就为后续志愿军部队的阻击创造条件,而电影里面是围绕一座大桥展开的行动,但是,在实际的情况是,志愿军愣是把长津湖后面的所有桥梁都给炸了。

水门桥是一个大坝,因此,围绕在这里的作战更加凶险一些,志愿军和电影里面一样,展开了多次的炸桥任务,但和电影不同的是志愿军在这里的炸桥行动,更多的是体现了美军的工业化,志愿军在水门桥周围部署很多的部队负责阻击,不像电影里面,美军的增援一下子能来,他们几乎都被志愿军堵在了半路上。

可志愿军的伏击和路障等,都被美军给清理了,这时候,因为美军强大的工业体系发挥出了优势,美军工兵部队直接清理掉了所有的路障,效率非常夸张,志愿军前两次炸桥,很快就被美军给修复了,而且美军还往这个地方空投了大量的桥梁建筑,直接把志愿军都看傻了,因为我军从来没有见过像美国佬那样的工业实力。

像电影里面,水门桥后续的战斗才是真的悲壮,因为双方工业实力的差距,志愿军士兵们的重武器只剩下了手榴弹了,唯一能支援的,也就迫击炮,而美军这边是天上飞机,地上坦克,中间还有各种火炮,志愿军拼死抵抗美军的进攻,也仅仅是阻挡了美军几个小时的撤离,再加上冻伤减员,志愿军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事情。

后来,志愿军眼瞅着水门桥被修复,索性直接将桥基都给炸了,可没想到美军的修复能力那么强,这就是工业国的强处啊,但美军也是很崩溃的,因为志愿军先后布置了很多的阻击阵地,让美军是接二连三被撕开了无数的口子,甚至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夺取阵地后,好家伙才发现志愿军只有几个人却阻挡住了他们很长的时间,搞得美国佬心态绝对爆炸。

 短评

和长津湖差不多。就是结尾太一般了。伍万里一路躺赢,成为七连最后一个活着的人。为什么活着太扯了🤪

6分钟前
  • 一只肉哈
  • 较差

大年初一看水门桥,是件挺揪心的事。拍得也不是多好,主人公依次悲壮的死法其实是很刻意的,但我又没办法不难受。

9分钟前
  • 狗焕爱德善
  • 还行

据说上部被吐槽文戏少,是因为被放到了下部。看完水门桥后我认为,整部长津湖就没有什么文戏—每次战斗间歇的短暂交流可不算文戏。用电影去表现抗美援朝,表现志愿军,本就力不从心,并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无法表现国人心中的抗美援朝。抗美援朝如同一场雄壮的进行曲,不允许有任何不和谐音符,电影中,志愿军战士用各种牺牲诠释了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战争在中国人心中本就是不一样的事物,在中国,战争这个词是容不下多少哲学思考的。我们的战争首先是悲壮的,可歌可泣的。我们不能,也不允许像别的国家那样,从第三人的视角看待自己国家的战争。于是,我们最好用纪录片表现战争,能有好作品。至于电影,还是用来记录更加复杂晦暗的人性,和更加模棱两可的世界观吧。

13分钟前
  • 六尺之上
  • 还行

1950年 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虎年

17分钟前
  • 王祉乔
  • 推荐

坐立难安了属实是。

18分钟前
  • 阿斯巴不甜🌈
  • 还行

怎么说呢,当战士前一秒还在说话,下一秒就被炸碎;当梅生叼着女儿的半截照片完成必死任务;当千里一步步的放手让万里自己飞;当伍万里报数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我明明是有动容的,但随后就被传统主旋律拍摄手法拉出戏,就这样两个半小时,不断入戏出戏,相当分裂。

23分钟前
  • 平平无奇
  • 还行

内容是kmyc,形式是土法炼钢。就像连接桥堡,一排四道的水管,你知道它会派上用场,但不能想象被用得如此含糊不清,狂轰乱炸之下,居然只有我军炸出的一个小小缺口。可在视觉上,它被凸显得比水门桥要壮观强烈得多——这也几乎是电影的问题所在,除了高山速降有些徐克的飘逸动作影子,它基本还是一部用硬邦邦的水泥管子粗细,来表现我军战士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电影。他们被轧被炮弹撕裂被冷冻火烧,能一声不吭、坚决完成任务。站是打不弯的老辣钢材板,躺下是敲不碎的新生混凝土。在反战已是电影主流声音的今日,看一群无法传递人之疼痛脆弱,而是让位于训令口号和油腻特效的大片,一再摇头。

26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把炮声当雷声可以好好睡一觉

29分钟前
  • 巴巴拉少校
  • 较差

吴京终于以主角光环➕360度慢镜头全方位无死角的方式展示了他的牺牲

34分钟前
  • 威猛壮猫
  • 还行

最后报数时突然想起许三多是钢七连第4956个兵,一个个数字,多么有魅力.........

37分钟前
  • 阿鑫.
  • 推荐

战争片不应该这么拍吧

38分钟前
  • Summer Apple
  • 还行

刚看完水门桥,作为一个工科生不明白,炸桥不应该首选桥墩吗?牺牲那么大盯着桥面炸,多好修啊!不合理

40分钟前
  • 高兴得小马
  • 还行

比第一部差。真的非常非常讨厌这种“典型的徐克大陆电影”,动作戏场面戏的堆砌看得我昏昏欲睡,仅存的动人力量还是上溯前一部乃至《士兵突击》的兰晓龙遗产。

43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太长,只是乱打,没有家国情怀,没法共情。编剧不行

44分钟前
  • 爱看电影999
  • 还行

主旋律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剧情的走向都在意料之中。本来水门桥是个不错的切入点,明确的战役点引发的来回争夺,可惜在大场面的调度下,还是显得大而不实。雪战的部分镜头很有有游戏感,妆术也符合战况,惨烈度也有一定表达,可惜煽情还是靠配乐和牺牲。战争没有完全的胜负,惨烈是战争的本质,希望看完引发的是对战争的思考,而不是某种情绪的煽动

48分钟前
  • kotrasy
  • 还行

建议延期到23年大年初一

50分钟前
  • 神代玲花
  • 很差

一代人打了五代人仗,受了五代人的苦

52分钟前
  • 单数路人甲
  • 推荐

看完啦,和上一部相比,情节更加连贯,加入了“反战”的主题,视角更加的国际化一丢丢。战争场面没有太多的惊喜,我方高层视角舍去……总之,我更加喜欢这一部一丢丢。但是,好像身边的人不完全是这样认为

53分钟前
  • 推荐

还能说什么…价值在于我们见证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步…

58分钟前
  • 稚星
  • 较差

列兵许三多,你必须记住,你是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名钢七连的士兵!列兵许三多,有的连因为某位战斗英雄而骄傲,有的连因为出了将军而骄傲,钢七连的骄傲是军人中最神圣的一种!钢七连因为上百次战役中战死沙场的英烈而骄傲!列兵许三多,钢七连的士兵必须记住那些在五十一年连史中牺牲的前辈,你也应该用最有力的方式,要求钢七连的任何一员记住我们的先辈!列兵许三多,抗美援朝时钢七连几乎全连阵亡被取消番号,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列兵却九死一生地归来。他们带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遗愿在这三个平均年龄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重建钢七连!从此后钢七连就永远和他们的烈士活在一起了!列兵许三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活在烈士的希望与荣誉之间的!列兵许三多,我们是记载着前辈功绩的年轻部队,我们也是战斗的部队!

60分钟前
  • MIGO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